在鎢礦選礦工藝作業(yè)流程中,磨礦的目的是使有用礦物達到充分解離,便于選別、回收,但又要盡量防止鎢礦物過粉碎,產(chǎn)生過多次生泥。由于鎢礦物性脆,密度大,在磨礦過程極易沉入礦層底部,而產(chǎn)生過磨,因此必須選擇合適的磨礦工藝和磨礦設備,切實控制好磨礦機的操作條件。
一段磨礦流程一般適用于鎢礦物以粗粒嵌布為主,并且嵌布粒度比較均勻、含硫化礦物不多的石英脈型黑鎢礦石。該磨礦流程的優(yōu)點是流程簡單、設備少、容易管理;缺點是部分粗粒鎢礦物易過粉碎而部分細粒嵌布的鎢礦物又解離程度不足。
江西畫眉坳鎢礦和琯坑鎢礦是采用一段磨礦流程,江西畫眉坳鎢礦一段棒磨礦流程如圖1中所示。該流程是將合格礦先篩分,再分別進入粗、中、細三種跳汰機分選,然后粗、中粒跳汰的尾礦再磨至-4.5mm,磨礦從經(jīng)篩分后,分別進入跳汰機和搖床分選,由跳汰機和搖床丟棄較終尾礦,中礦和-1.5mm部分經(jīng)搖床選的中礦一起返回合格礦的雙層篩中,形成一段閉路。該流程適合于當鎢礦物嵌布粒度絕大部分大于1.5mm的礦石,而在-1.5mm粒級存在連生體時,這部分鎢金屬很難回收。另外,-1.5粒級的搖床中礦再返回至合格礦的原礦,這部分物料很難進入磨礦機,因此常常形成惡性循環(huán)。
下一篇:黑鎢礦選礦工藝重選段及設備介紹